工作动态

分享到
取消
“我的韶山行”第一届思政讲师“大培训、大比武、大展示”在韶山举行 张希慧作专题辅导报告
2025-09-29 15:09:36 字号:

1.jpg

活动现场

9月28日,“我的韶山行”第一届思政讲师“大培训、大比武、大展示”在韶山举行。省韶山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局长张希慧出席并作专题辅导报告。省韶山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付维华、邓文一,韶山市人民政府负责人,来自全省“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组织者代表,在韶山全体思政讲师以及省韶山管理局干部职工20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由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思政教育中心承办。

2.jpg

张希慧作专题辅导报告

张希慧在专题辅导中从“如何把握韶山革命纪念地蕴含的道德滋养和政治智慧;如何用大历史观看‘我的韶山行’和‘大思政课’的历史方位;如何把握‘我的韶山行’各主体应收获的滋养和启示;如何把握‘我的韶山行’重点任务和发展方向;如何立足岗位,躬身入局,与广大青年同频共振,合道而行”五个方面,对“我的韶山行”的重大意义、历史方位、突破难点、发展目标等进行了全面阐述。

张希慧指出,“我的韶山行”牢牢把握红色研学政治属性、公益性质和社会效应,着眼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充分发挥思政课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育人功能,是传承红色基因、坚持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对探索建设全国一流革命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新模式,奋力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经典红色名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希慧强调,大历史观是以历史视野、国际视野、知识视野来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指出其发展必然趋势的历史观。要以“大历史观”看待“我的韶山行”和“大思政课”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当代青少年思想行为新特点和思政教育的历史方位,构建“开门办思政”的大思政格局。要推动学生实现从“知晓故事”到“锚定信仰”的精神蜕变,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推动学校实现从“课外活动”到“必修课程”的体系重构,在契合教育目标、组织规范、成果长效巩固上双向奔赴;推动研学组织者从“执行者”向“育人者”转变的价值提升,有效提升文化素养和理论水平,创新教学方法,赋予育人使命。

张希慧强调,要全力推进“我的韶山行”品牌化、标准化、体系化建设,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步伐。要强化学段衔接,优化红色研学课程的内容体系。针对大中小学,要开发不同课程:对小学生要讲好毛泽东的小故事,侧重“故事感染”;对中学生要探究历史大逻辑,侧重“理论辨析”;对大学生则以研讨时代新课题为主,侧重“使命引领”。要整合师资力量,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一体化机制。开展“思政名师韶山行”等系列活动,让高校教授走进韶山课堂,也让韶山思政讲师走进高校校园,实现“双向赋能、共同成长”。要突出“场景”优势,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行走思政课堂”。找到“物”的佐证、理解“景”的呈现、感受“场”的意义,以“大陈列”理念,系统规划韶山革命纪念地核心区“大场景”构建,让历史与未来同框、理论与实践同行,不断增强场景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奋力造打造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品牌和大思政课样板。

张希慧勉励广大研学思政工作者要胸怀“道之大者”,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始终力行博学多思,培养经世致用的求实本领;始终勇于开拓进取,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始终做到怀德自律,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要胸怀“国之大者”,做立德树人的“大先生”,躬身入局,合道而行,为推动“我的韶山行”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jpg

张希慧为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优秀博士颁发聘书

开班式上,张希慧还向2025年7月省韶山管理局发起成的“全国知名高校思政志愿讲师联盟”成员单位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三名优秀博士颁发了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思政教育中心特聘副主任聘书。(文:罗华;图:郭千千、吴艳)

(一审:李勇毅;二审:梁栋;三审:王健)

来源:​​​​​​​​​​​​​​​​​​​​​​​​​​​​​​​​​​​​​​​天下韶山网

作者:罗华

编辑:天下韶山网-吴艳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